楼市之声 为公众而来

央广网北京8月20日消息(记者 安垚)在期房为主的市场,样板间搭建的初衷是为了让购房者对未来房屋的户型、功能分区等有更直观的了解。但不知何时起,样板间沦为房企欺骗消费者、骗取消费者信任和好感的工具,从硬装到软装“障眼法”随处可见,“套路”满满当当。

对于项目来说,样板间相当于“门面担当”。样板间给购房者留下较好的“初印象”能够促进交易的完成。为了让样板间看起来更有质感,开发商会花重金“砸”在样板间上,邀请专业的设计师设计、改造,采用高档材料和复杂工艺进行装修。

据悉,一套不含科技系统100平方米左右的样板间,设计费就在25万元左右。内部软装,一件工艺品、一块地毯就是上千元。为了保持装修风格的一致性,家具基本都是定制。在一些二三线城市房价和样板间的造价基本持平,部分高端楼盘的样板间造价和房价的比例甚至到了1.5:1的程度。动辄上百万的造价,普通家庭根本承受不起。

样板间内的定制家具也有不少“猫腻”。比如,普通住宅的样板间内很少能够看见超过1.8米宽的床,衣柜、电视柜等尺寸也会相应缩小。尤其是小户型样板间内,家具“缩水”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按照样板家布局,在市场上购买普通尺寸的家具,很难取得相应效果,甚至有可能放不进去。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为了让房间不那么拥挤,样板间内隔墙的厚度都可能是“缩水”版的。

而且在样板间内很少能看到卧室、厨房、卫生间的门,美其名曰是为了方便参观,实际上门的“消失”不仅为其他装饰品留下更多空间,还从视觉上让房间显得更为通透。

为让从视觉上对样板间进行美化,有开发商还会刻意增大窗户,在窗户和阳台外设置假景等,影响购房者判断。

不少参观过样板间的购房者,在收房时不同程度上都遭遇过“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尴尬,导致开发商与购房者矛盾不断。

不过,随着品质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房企已经意识到品质和口碑的重要性,开始利用多种手段不断拓展信息通道,让购房者更全面了解“未来家”的真实样貌。

比如:万科、融创、正荣、阳光城、佳兆业等多房企设置了“工地开放日”,购房者可以到工地现场参观房屋建造情况;电建地产则开启了精装修施工直播,实现“云监工”,业主能随时随地看到所购房屋的装修进度;旭辉打造了“透明工厂”,采用博物馆式的陈列方式,将房屋从土建工序到精装交付等多维度的建造环节展示给购房者;中国金茂还打造实楼科技工艺样板间,将墙体、地板的剖面毫无装饰地展现在购房者面前。

为了解决过度美化、过度装饰问题,实现样板间“所见即所得”,北京近期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新建商品住房销售行为的通知》,要求样板间要实现“三一致”。即,交付样板间的装修装饰标准应与预售方案中所列的清单内容保持一致,与购房合同约定的交付标准保持一致,与项目实际交房的状况保持一致。

相信通过政府、企业、消费者的不断努力,利用样板间“欺骗”购房者的行为终将推出历史舞台,房屋市场的交易环境将更加清明。

谢谢收看本期楼市之声,了解更多,请关注下期节目……

编辑:门庭婷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