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8日消息 从鸟巢、水立方到国家美术馆新馆、国家会议中心,在北京,北四环板块是一处建筑地标云集的所在。
尽管如此,站在北四环路与北苑路交叉处的桥头向北看,两栋高耸的建筑仍是难以忽略的存在。20层的楼体,每一层都有植物覆盖,金红蓝绿四色玻璃配以天然纹理的花岗岩,宛若一幅立体山水画。
这便是万科大都会NAVA,一个由2008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让·努维尔亲自操刀设计并在中国落成的住宅项目,且也是北京第一个使用全楼垂直绿化的建筑项目。
拒绝“克隆” 塑造建筑的人文与诗意
“我不希望在这个项目中找到与巴黎、纽约同样的建筑或陈设,我不能来到这个地方告诉人们,我将给你们复制我在别处的作品。”在让·努维尔的设计理念中,每一座建筑都应当是独一无二的,充满人文和诗意的,而不是像克隆物一样的复制品。也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之中,万科·大都会NAVA诞生。
研究让·努维尔的作品会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善于运用光、空气、水等自然元素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从不循规蹈矩。在他的作品中,沙漠里会有海洋的元素,穹顶之下是光与雨的和鸣。在汲取建筑所在地历史、文化、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让·努维尔的表达方式总让人意想不到。
此外,让·努维尔还是一位出了名爱惜“羽毛”的建筑师。据媒体报道,曾经让·努维尔一度因为其设计的巴黎爱乐大厅过早开放,而拒绝巴黎爱乐大厅再使用其名字和形象。也正是其对建筑的执着和赤诚,才塑造出一个个经典之作。
万科·大都会NAVA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万科大都会NAVA所有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是按照让·努维尔原稿打造,即便是电梯间扶手的粗细都不曾改变。”
致敬热土 释放人居的活力
在让·努维尔的作品中,多以博物馆、艺术馆等公共地标建筑为主,万科大都会NAVA是为数不多的居住项目。据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万科能够邀请到让·努维尔对项目进行设计相当不易。因为在让·努维尔看来,居住产品规范性限制较多,创意发挥空间有限。
北四环、鸟巢旁、中轴线上,万科大都会NAVA的每一个区域关键词在北京都举足轻重。如果说,鸟巢、水立方代表着国家的开放、运动精神,串联起来鼓楼、故宫、永定门的中轴线则承载着北京这座城市的灵魂和脊梁。
能够在这片土地落子,对于万科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当时,万科希望在这片土地做出“一个能够代言世界的中国人居作品”的决心坚定。
万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时通过数次拜访,给让·努维尔耐心讲解北四环板块的稀缺性、中轴线所蕴藏的人文底蕴以及万科的产品理念等,最终才感动让·努维尔,让他决定接手。
容纳自然 捕捉生命的色彩
中国人讲究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城市的和谐共生。在建筑设计时,让·努维尔则将这种思想延伸到园林、建筑立面、功能设计之中,通过“城市山林”的塑造,表达对野性和自然的呼唤。
引入“生长的建筑”理念,该项目打造了北京首个垂直花园生态建筑,通过建筑材料的选取、光影元素的运用,将精致的园林景观从地面拓展至整个建筑立面。
在建筑的东侧立面,绿植如垂直瀑布一样倾斜而下。同时,万科大都会NAVA利用智能滴灌、土壤传感器、小气象系统监测、浇灌控制等技术,对每一层的绿植进行远程自动控制、定时、分区精准灌溉。空中花园的打造,让业主在北方都市的生活中,望向窗外也能体验到眼前一片青绿带来的心旷神怡。
面朝北京中轴线的西侧立面,让·努维尔打造了彩色玻璃百叶。汲取紫禁城宫殿设计的色彩元素,玻璃百叶分为金红蓝绿四种颜色。用于遮阳的同时,通过折射,彩色玻璃百叶让室内空间形成如梦似幻的光影效果。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整体立面石材的选用。据介绍,让·努维尔为万科大都会NAVA选择的是一种名为“Kamarica”的纯天然花岗岩石材。
据了解,这种石材是在地下三千米高温高压之下形成,色彩瑰丽、硬度仅次于钻石,抗腐蚀、抗风化、历久弥新,在相同矿坑开采的前一批石材仅被应用于目前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的最顶端。
不同于传统点状花纹的花岗岩,这种石材,以绿色为主,夹杂着红褐色、黄色、象牙色等,如同“生命的颜色”一般绚丽多样。不同的色彩汇聚一起形成,在岩石的表面形态各异的纹路。在让 · 努维尔看来,Kamarica 石材的表面像极了一幅幅中国山水画,虚实相生、意境超脱,与万科大都会NAVA的设计理念非常契合。
此外,据介绍,在仅有的126套房源中,万科大都会NAVA打造了9种户型的平层产品,面积段在110平方米-260平方米,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致敬城市与未来,经历七年的打磨,万科大都会NAVA用行动表达了与自然融合、与城市共生、进阶人居生活的诗意雄心。伴随万科大都会NAVA的落成,一处回归自然的诗意栖居,将在北京这座世界城市中绽放。

关注精彩内容